仔細觀察一下ADHD的患者會產生的症狀,
你會發現:這群小傢伙還真不是普通地麻煩,除了生理缺損之外,
     常常還併發行為上的問題,令人一個頭兩個大。
那…像這樣的孩子,還有救嗎?有沒有辦法讓他正常一點?
如果他一輩子都這樣子,做父母的怎麼辦?

其實,各位不必太緊張,根據臨床醫學的研究結果:
會罹患ADH通常是因為大腦的額葉發展較慢的緣故。
我們的大腦是立體狀的結構,分為左右兩個半球,
在這兩個半球的前端,也就是在額頭正後方的部分稱為「額葉」,
這個部分的發育和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及規矩認知有關,
當額葉的發展較為遲緩時,孩子就容易產生ADHD的症狀。
而額葉的發展一般最慢會在18歲就會完成,
所以,醫生才總是用「長大了就會好。」來安輔家長的情緒,
也因此,超過18歲之後就不太需要再用藥了。

既然是生理上的問題,那麼,要怎麼改善才好呢?
以下提供幾點方法:
(1)家長要調整心態:
    我經常告訴家長:「感冒其實是小病,不看醫生也會好,但是,
  大家總是緊張得不得了;可是,這種看不見的疾病,會影響孩子一輩
  子的事情,大家卻總是逃避,其實,它就跟一般的疾病一樣啊!不幸
  生病了就要把它治好,不要放著不管,孩子現在無法專心學習,就算
  以後他病好了,程度也跟不上了,只好在班上搗蛋,你難道願意孩子
  孩子一輩子沒有成就,一輩子依賴你、怨你沒有早點讓他治療嗎?」

    所以,看醫生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逃避的心態。更何況現在的精
  神科門診為了怕病人覺得自己被貼上神經病的標籤,早就改為身心科
  之類的稱呼,甚至還有所謂青少年特別門診,家長根本無需擔心孩子
  被視為神經病。我甚至認為:抗拒讓孩子接受治療的家長才是真正幫
  孩子貼上神經病標籤的人。有正確健康觀念的家長,才會有身心健全
  的孩子,當你覺得孩子去看這樣門診會被認為神經病時,其實,你也
  將自己的孩子視為神經病了,所以才會抗拒這樣的治療。

(2)就醫治療之前:
    在就醫的過程中,醫師通常會和家長確認孩子的日常表現,之後
  ,和孩子訪談,可能的話,還會使用各種測驗或量表去評估孩子的狀
  況。所以,當你幫孩子預約好門診之後,除了要將孩子在家的日常表
  現簡要書寫下來之外,也要開始和孩子的任教老師聯繫,請老師將孩
  子平日的異常狀況記錄下來,以供醫師參考,做完整的判斷。千萬不
  要覺得這樣子很麻煩,你提供的資料愈詳盡,就能夠給孩子愈多的幫
  助。

(3)就醫治療之後:
    一旦就醫治療後,醫師認為孩子確實罹患ADHD,那麼,通常會
  給予藥物治療,而所能給予的藥物種類有數種,經由消化吸收後,也
  必須在血液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後才能產生明顯的改善效果,因此,身
  為家長的人一定要配合醫師做觀察記錄。當你發現孩子在服藥1~4週
  後,改善的效果並沒有很明確,那很可能是劑量不足,或是藥物不適
  合孩子使用,一定要在回診時告知醫師,請醫生調整藥物的用量。

    此外,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所使用只有短效型藥物,必須在三餐後
  後按時服用,而孩子通常是討厭吃藥的,尤其是在服藥初期,治療效
  果還不那麼明顯時,更容易故意忘記或偷偷將藥物丟掉,所以,上學
  期間,可以拜託帶班導師私下特別叮嚀孩子要服藥,或是當著導師面
  前確實完成服藥的程序。而衝動/過動型的藥物有分為短效和長效
  ,依照衛生署的規定,必須要先使用短效型藥物1週之後,才能使
  用長效型藥物,所以,可以請求醫師在1週後將藥物改為長效型,每
  天看著孩子服藥後再上學。
    一定要記得:藥物是幫助孩子成長的,目前這類ADHD的藥物已
  開發應用達20年以上,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,愛孩子就要堅持到底,
  讓孩子確實服用藥物。

(4)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:
    罹患ADHD孩子的內心通常是既自卑又脆弱的,他們因為生理的
  因素無法克制自己,所以老是挨罵,可是,又力圖表現,希望獲得讚
  美,所以,總是在內心交戰、混亂。那除了吃藥治療之外,我們要怎
  麼幫助這群孩子呢?這時候「行為改變技術」就非常重要了。

    「行為改變技術」是透過小範圍、短時間的要求訓練孩子的自制
  力,當孩子能夠達到短程目標時,要立即給予孩子鼓勵,持續一段時
  間之後,再慢慢地加大範圍、加長時間,直到孩子能夠表現如一般正
  常孩童為止。

    當孩子開始服用藥物之後,你會發現:孩子的眼神開始不會亂飄
  了,開始能夠聽得懂你說什麼,也比較坐得住了,情緒好像也穩定很
  多了。這是個好現象,但是,這還不夠,因為孩子長期以來處於混亂
  的狀態,當他開始能夠安靜下來之後,他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,不曉
  得自己能夠做什麼,所以,我們要開始約束他的行為,開始教他該怎
  麼適時地做表達。

   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,我會先要求孩子一次要坐下來30分鐘,完
  成一件小任務,例如:背書、算數學、寫功課。只要孩子能夠完成,
  就立即給予口頭上的鼓勵,並且讓他休息10~15分鐘,然後,重新開
  始,一個晚上要求做到2次。當孩子能夠確實完成並持續2週後,改要
  求能夠坐下來40分鐘,一個晚上2次,或是維持30分鐘的標準,但是
  要做到3次。切記:孩子剛開始一定會抗拒,這時候要鼓勵他:我相
  信你一定做得到,你之前也表現得很好啊!要有信心,我們先試一個
  晚上看看。慢慢地延長時間,孩子一定能夠如正常的孩子一般。

    此外,對於行為方面的要求也是如此,孩子從沒有遵守過規矩,
  也不是3、5歲的小朋友,所以,從頭訓練對他們而言更是辛苦。家長
  們必須更有耐心,從小要求開始,漸漸地增加難度和深度,千萬不要
  在孩子還做不到時大發雷霆,這不只是會破壞親子間的關係,也會讓
  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被摧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